為啥這麼多APP在賣冰絲內褲?冰絲內褲男士好嗎?

BSC2023-03-19  3

【黑話連篇】
該欄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對事件的看法,以達到讓人精神升華的目的。

 

當拼多多在鄉鎮冒頭的時候,我身邊的親戚朋友三天兩頭在傢族群裡發拼團、砍價的鏈接。等拼多多開始走高端路線的時候,傢族群也開始回歸清凈,除瞭三舅姥爺隔三差五的正能量視頻問候。
 
我一度以為大傢已經膩瞭網購,開始轉投地攤經濟的懷抱。其實不然,當我和我媽深入交流之後才發現,如今中老年人網購的經驗可比年輕人豐富多瞭。
 
雖然在線支付不熟練,搜索功能也不太會用,但中老年人有中老年人的玩法,他們總能找到自己的路。比如玩一玩二類電商啥的。
 
 
冰絲內褲和中年禿頭
 
雖然今年的經濟形勢不是很樂觀,但和去年比起來,今年網購的人數增加瞭1億。別的我不敢肯定,我媽肯定包含在其中。
 
畢竟疫情期間在傢無聊,教爸媽玩手機大概是每個年輕人都會做的事,於是乎,我媽就這樣學會瞭網購。
 
雖然網購的確很便利,但以爸媽幾十年的購物經歷而言,買東西就是要摸一摸看一看才知道好不好。像網上的商品,通常展示圖上都寫著以實物為準,這種就不得行。
 
於是爸媽開始偏離網購的常規路線,不再按照我們給的方式來進行操作。在各種新聞客戶端、小程序底部以及短視頻平臺裡,他們都找到瞭自己的心頭好。
 
隻有貨到付款的網購,才能入得瞭爸媽的眼。
 
二類電商又叫信息流電商,平時刷新聞、刷視頻都見得著。百度、騰訊、搜狐、網易哪哪都有,跟雜草似的,存在於互聯網的每個犄角旮裡,支持貨到付款和在線支付。以各種酷炫的廣告為根基,瞄準中老年群體,專門打造爆品。
比如爸爸首選的冰絲內褲,媽媽最愛的碎花長裙,三舅姥爺沒事就愛來兩口的小酒,表弟用來自我激勵的成功學書籍。
 
甭管是低調奢華還是高端大氣,隻要用瞭都說“巴適得板”。
 
大傢都覺得二類電商蠻靠譜,原因就在於【貨到付款,不滿意能拒收】。
 
為瞭提高簽收率,一些賣傢還會很貼心的在快遞到之前打電話提醒,記得驗貨記得收快遞,不滿意及時聯系等等。

%title插圖%num

來自電商在線

 
雖然東西不見得比淘寶京東好,但就沖人這服務態度,中。
 
爸媽覺得客服小妹親切體貼,就算東西有點小毛病,隻要不妨礙使用那都不叫事。買東西就是買個態度嘛,得相互體諒,將就一下也行。
 
通過查詢數據發現,不管是百度、抖音還是今日頭條,廣告投放排前三的不是男裝就是男鞋。
 
可見咱爸翻身瞭,這麼多年來終於掌握瞭穿衣自由,成為村頭老年F4成員指日可待。
 
蘇寧易購8月的時候發過一條日報,叫《禿瞭頭的中年男人想買條冰絲內褲》,裡邊寫著氣溫升高之後,35歲以上買冰絲內褲的男性增加瞭320%。
%title插圖%num
來自蘇寧易購
 
除瞭蘇寧,其他各大平臺的冰絲內褲也同樣賣到飛起,和冰絲內褲熱度一樣高的還有各種防脫發洗頭水和增高鞋墊。
 
防脫洗發水這個很好理解,人到中年都逃不過禿頂和發福的命運,這大概是大自然的饋贈。
 
至於增高鞋墊,通常大傢隻看不買,這可能是出於男性奇怪的尊嚴吧。畢竟169和170 的差異,靠發型也能搞定。搞個增高鞋墊太尷尬瞭,被老婆發現更尷尬。
 
其實不管是一類電商還是二類電商,每個人看到的商品都是不一樣的,專人專項嘛。因為大數據會根據用戶畫像選擇他感興趣的商品進行推薦,這樣才有成交的可能性。
 
但習慣瞭自主搜索,我從前還真沒留意過這類賣貨廣告。
 
做爆品才是硬道理
 
如果不是爸媽介紹,我根本不知道二類電商的存在,也不知道原來這玩意居然那麼火爆。
 
我媽說她買的每樣東西都是爆款,她買啥鄰居就跟風買啥,為此她已經跟我吐槽過不下五遍瞭,但隱隱的又有種自豪感,覺得自己引領全村風尚。
 
我沒好意思跟我媽說,在大數據眼裡,你和村裡的其他大媽都是一樣的,一樣的審美、一樣的消費習慣,來自於同一地區,同樣的年紀及上網習慣。
 
大傢都歸屬於同一用戶畫像的A1與A2,所以接收到的都是一樣的新聞,一樣的廣告。

 

%title插圖%num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二類電商的展示方式瞭,如果說淘寶京東這類購物平臺是個大超市,那麼寄生在各種社交、新聞平臺的二類電商就像是地攤經濟。
 
活動性強、方式靈活、而且隻專註單一品類,唯一不同的是沒有城管追,畢竟是交瞭廣告費的。
 
去超市買東西大傢都是自己主動去問、去找想要的商品,但是地攤都是攤主賣啥你買啥。這就像極瞭一類電商靠用戶主動搜索,而二類電商純被動展示。
 
而且二類電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隻做單品,煎餅鋪子攤有的可能還會賣個涼面什麼的,但二類電商展示啥就是啥,買冰絲內褲的頁面裡肯定不會出現防脫洗發水。

 

%title插圖%num

 

 
點開廣告就是下單的落地頁,下單就送貨,你可以選擇在線支付也可以選擇貨到付款。對廣大大爺大媽們來講,這種購物方式,靠譜。
 
由於不依賴任何購物平臺,二類電商的交易鏈條相對比較短:商傢選貨-對接供應鏈-廣告投放-買傢下單-賣傢發貨-快遞收錢。
 
二類電商的商傢直接對接廠傢,甚至有的自己就是廠傢,無需通過購物平臺開店,也就省下瞭一大筆服務費。最大支出在於廣告,而決定成交量的關鍵也就在於廣告的觸達率。
 
看廣告的人越多,消費沖動越大,那麼成交率越高。像極瞭早年間的電視購物,隻要你投廣告的平臺夠大,銷量一定會高。
 
但是由廣告促成銷售的方式有一個缺點:為瞭促成交易,賣傢會可以誇大或者偽造賣點,說白瞭就是名不副實。

 

%title插圖%num

 

而廣告創造的通常都是沖動型消費,比如買瑜伽環、健身器材這類商品就是典型的沖動消費,復購率極低。
 
看著廣告裡的靚仔,每天舉舉鐵就能擁有八塊腹肌,試問哪個大老爺們不心動,實際上等東西到傢,最多也就新鮮個一兩周,熱乎勁一過,還不是放在傢裡吃灰。
 
就算一次賣1萬單,但是除去前期的廣告投入和維護成本,實際上賺到的錢也並不多。隻有爆品才能賺錢是二類電商顛撲不破的真理,但如果沒有復購率也是白搭。
 
說白瞭這就是資本的遊戲,也是各種販子們的遊戲,廠傢在局中並不主導話語權,因為商品局限性大。
 
販子們都是什麼火賣什麼什麼賺錢賣什麼,由於二類電商做的就是單品頁,沒有店鋪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店鋪屬性,賣情趣用品和賣貞操帶是不沖突的。
 
但廠傢不一樣,比如內褲廠那就隻能賣內褲,就算充氣娃娃賣出天價也和你沒什麼關系。而且有些商品是存在季節屬性的,比如冰絲內褲和太陽眼鏡,這種東西夏季才有需求。誰大冬天的穿冰絲內褲啊,涼涼。
     %title插圖%num
冰絲內褲:夏季永恒的爆品(來自知乎wolf郎  )
 
不過服裝、日用品、茶葉一直穩居暢銷品榜單,根本不需要擔心銷量問題。隻不過做的人多,競爭也大,賺錢的機會相對也小一些罷瞭。
 
其次,數據顯示二類電商成交率高的商品,價格區間通常集中在0-99元,高於199元的商品,成交率會越來越低。
 
雖然說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並不缺錢而是缺消費場景,但消費習慣未養成之前,想讓他們通過一個廣告去買幾百上千的商品還是很難的。
 
二類電商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拒收率高,畢竟是靠廣告打開市場,如果商品和實物差的太大,拒簽是必然的。

 

%title插圖%num

 

 
為瞭保證簽收率,二類電商玩傢需要在花更多人力物力進行穩單、處理售後及投訴。這麼算下來,前期投入也小不瞭瞭。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由於二類電商主要依賴貨到付款這一交易形式,於是和快遞公司搞好關系是重中之重,因為快遞費越低,配送時長越短,資金回籠的周期越短。
 
這場資本的遊戲裡,並非是舍得砸錢就一定能賺到錢,也並不是產品質量好就能賺錢。賺錢的人都是懂遊戲規則的人。
 
什麼樣的廣告最抓人心?怎樣的定價成交更高?廣告平臺無法處理的售後該怎麼解決?每個平臺適用的廣告素材有什麼區別?這些都是經驗,也是能力。
%title插圖%num
來自EDX二類電商情報
 
對消費者而言,同樣的商品,當然價格越低越好。但對賣傢而言,低價和好貨就是一個悖論。因為成本決定售價,體量決定議價能力,小而精的東西肯定貴,粗制濫造才會便宜。
 
但消費者並不總是認同這個觀點,在消費者的眼中,同樣的商品,你賣的貴,你就是奸商。消費者無法從廣告區分商品的好壞,也不知道你在售後和快遞上的投入,他們認為瞭價格代表一切。
 
於是做二類電商的人,有人投機取巧月入百萬,有人命不逢時虧光錢隻能黯然離場。但二類電商依然是有前景的,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事物,還有大把中老年人至今沒有網購過,這些都是潛在的消費群體。

 

%title插圖%num

 

習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中老年人,好不容易學會瞭用微信聊天,網購的熱潮怎麼可能少得瞭他們。
 
百度的信息流,騰訊的楓頁和廣點通、快手的金牛以及字節跳動的巨量魯班,這些都是二類電商的陣營,隻要你打開相應的平臺就能在找到購物的入口。
 
二類電商逐漸火爆,並且會越來越火爆,萬物皆可生意的時代,總能找到客戶。

我們常說想要獲得一個人的用戶畫像,需要綜合他在不同平臺留下的信息。比如社交網站喜歡和什麼年紀的人聊天,經常關註哪類新聞,外賣喜歡吃什麼之類。用戶畫像越清晰,匹配的信息越精準。
 
於是我綜合瞭一下百度、微博、搜狐和網易、騰訊新聞給我推送的不同廣告:
 
網易:網遊、奧迪、傢裝、專利代寫、一點點加盟、月嫂、倫敦置業以及禿頭植發
搜狐:網遊、翡翠、海外移民、植發
騰訊:炒股、祛痘、相親、舊房改造
百度:減肥、GUCCI、傢裝、五菱汽車
微博:QQ星、成人高考、奶粉、孩子寫作培訓班、整容、植發
 
根據不同平臺給我推送的廣告,我大概能得出我的自己用戶畫像:
 
人到中年,有點小錢;有車有房,還有傢店;
頭頂精光,貌若無鹽;傢庭不幸,大腹便便;
愛打網遊,毫不收斂;帶壞孩子,前途有限。
唉,實在可憐!
 
這用戶畫像,是我?我,請月嫂?買奧迪?移民?倫敦買房?整容?植發?
 
這是逗我嗎?推個網遊就算瞭,好歹我還會玩一下。給我推孩子補習班是幾個意思,我一黃花大閨男,婚都沒結,上哪弄個孩子去啊。
 
這就給忘瞭我們一個啟示:
 
如果你想做二類電商,那就準備好錢和失敗的可能;
如果你想用二類電商買點東西,那就做好商品與實際不符的準備。
 
在一個新生的市場裡,高價賣不出去,低價賺不瞭錢。真實的廣告沒有吸引力,誇大的賣點沒有復購率。
 
按照二類電商目前的玩法,培養用戶習慣的路,道阻且長。在各種鄉村版的購物App和社交電商的圍攻下。
 
這種燒錢的遊戲,還能搞多久?
 

老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unjigzs.cn/?read-7432.html

最新回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