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做淘寶的賣傢,由於迫切需要流量,很容易上當受騙。於是,他們設計瞭“套路”,專門賺這些人的錢……
這些“運營老師”瞄準“菜鳥”淘寶店主
張士海 李貝貝 姚婕
“全權代為打理店鋪,保證第一個月就能盈利2000元以上,三個月後月營業額5萬元以上!”這種廣告詞對於急於提高營業額的新手淘寶店主來說,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但對於那些有經驗的淘寶老店主來說,心裡往往會打個問號:提高營業額,有那麼容易嗎?這其中會不會有貓膩?近日,經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對一個專門瞄準“菜鳥”淘寶店主的詐騙團夥進行瞭宣判。
專為新手店傢提供“保證盈利”的服務
淮安女子張某,因平時工作比較清閑,便決定在淘寶網上開個網店,賺點零花錢。2019年12月,張某在淘寶網上註冊瞭一傢服裝店,並上架瞭一批衣服售賣。但遺憾的是,網店很少有顧客來訪,生意非常慘淡。
2020年3月底的一天,張某正為網店發愁,突然,她的淘寶旺旺收到一條信息:“你好!我也是做淘寶的,想請您關註一下我的店鋪,沖一下銷量。”見同是淘寶賣傢,張某沒有多想便同意瞭。對方隨後發來一個店鋪鏈接,張某打開一看,發現這傢店鋪生意非常好,便詢問對方做生意的秘訣。後來,張某便與這個昵稱為“曼兒”的“淘寶賣傢”互加瞭微信。
曼兒告訴張某,自己一開始做淘寶店生意也不好,後來經人介紹認識瞭一位淘寶運營老師,生意便逐漸好瞭起來。張某聽瞭,趕緊向曼兒索要運營老師的聯系方式。之後,她與一個昵稱為“電商技術服務”的人互加瞭微信。對方告訴她,自己所在的公司專門為剛開淘寶店鋪的商傢提供全方位服務,一個季度的價格是3980元,永久費用是6980元。簽合同後,由公司全權代為打理店鋪,保證張某第一個月就能盈利2000元以上。張某聽後,不太相信,便沒有交費。
交瞭6000餘元後,運營老師失聯瞭
過瞭幾天,運營老師再次聯系張某,稱有很多客戶在自己公司的幫助下取得瞭成功,建議張某跟他們聊聊看。他向張某推薦瞭一個昵稱為“慕卿”的微信號,稱這個賣傢的店鋪也是自己公司幫助代運營的。
張某聽瞭,半信半疑,但還是加瞭慕卿的微信。聊天過程中,慕卿告訴張某,自己和這位運營老師合作一年多,現在店鋪的生意非常好。張某打開慕卿發來的店鋪鏈接一看,果然生意火爆,就主動聯系瞭運營老師,提出想先購買一個季度的服務。為瞭看看效果,張某提出先交部分定金,看到成效後再支付餘款,運營老師表示同意。
後來,張某向運營老師提供的賬號打去1000元。運營老師發給張某一份電子合同,合同上甲方是張某,乙方是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同主要內容是:簽訂合同後,張某店鋪的“裝修”、商品上下架、商品發貨、售後服務等所有事務均由運營公司代理,並且保證第一個月張某盈利2000元到3000元,第二個月開始銷量破百單,第三個月營業額達到5萬元以上。張某看瞭非常高興,馬上簽瞭電子合同。運營老師告訴張某,自己公司的工作人員會在張某的店鋪裡上架一些商品,以幫助張某提高流量,讓張某將店鋪賬號和密碼告訴對方。張某聽後照辦。
第二天,張某看到自己的店鋪上架瞭幾款首飾。而且,上架沒多久就有5件首飾被顧客拍下。她立即興奮地告訴運營老師,讓其趕緊發貨。但運營老師提出,張某須交清運營費尾款才能發貨。張某聽後,因害怕不發貨引發買傢投訴,影響店鋪信譽,便立即將剩餘的2980元尾款轉給瞭運營老師。收到錢後,張某一看5件首飾已發貨,心裡舒瞭一口氣。
但在那5件首飾被拍下後,連續幾天再也沒有新訂單。張某隨即找運營老師反映情況,對方告訴張某,生意不行是因為店鋪等級太低,沒有流量。要想生意好,須提高店鋪等級,如果再交2680元,便可以將張某的店鋪升級為鉆石店鋪。沒辦法,張某隻好又向對方轉瞭2680元。但讓張某沒想到的是,剛交錢的第二天,自己的店鋪就被淘寶網封掉瞭,原因是淘寶的自查功能發現張某店鋪在拍出商品時輸入的是空運單號。而此時,當張某再次聯系運營老師已聯系不上,慕卿和曼兒也將自己拉黑瞭,張某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遂立即報警。
警方挖出一個組織有序的跨省詐騙團夥
接警後,淮安警方展開調查,很快鎖定瞭犯罪嫌疑人。2020年4月8日,淮安警方在河南洛陽將高某、梁某抓獲歸案,二人如實供述瞭自己的犯罪事實。隨後,其餘10名犯罪嫌疑人也被先後抓獲歸案。
出生於河南洛陽的高某和梁某關系一直很好。2019年5月,高某到洛陽一傢網絡科技公司上班,工作內容與淘寶店鋪運營有關。工作幾個月後,高某發現,剛開始做淘寶的賣傢,由於迫切需要流量,很容易上當受騙。於是,他決定辭職,學習騙術,專門賺這些人的錢。梁某聽瞭高某的想法後,也決定加入,一起投資,一起分成。
為瞭全面掌握行騙技術,高某經朋友介紹,找到一傢專門進行騙術培訓的地下公司,交瞭5萬多元學費,系統學習瞭淘寶店鋪註冊、運營等技術,並獲取瞭欺騙淘寶店鋪經營者的一整套“話術”腳本。
2019年10月,高某和梁某共同出資在洛陽某寫字樓租下一間辦公室。之後,二人用之前學來的“話術”對招聘來的十多名業務員進行培訓,教會瞭他們如何實施詐騙。
據高某、梁某交代,在整個詐騙流程中,他們二人和業務員分工明確,互相配合。業務員主要負責在淘寶網上搜尋新開店鋪的賣傢,並冒充淘寶店主與對方聊天。在引誘對方加上運營老師微信後,高某、梁某則冒充“運營老師”與店鋪賣傢簽訂合同並向其收取運營費。之後,他們會在賣傢的店鋪裡上架一些商品,業務員們會冒充顧客去拍商品。當店鋪賣傢看到商品被拍下後,大都誤認為是運營公司的操作起瞭作用,於是主動聯系運營老師發貨。這時,運營老師便以各種理由引誘對方繼續轉款。整個過程中,如果店鋪賣傢猶豫不決,業務員們還會以“曼兒”“慕卿”等網名冒充淘寶店主“現身說法”,逐步打消對方顧慮,讓他們放心地給運營老師轉賬。
據統計,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期間,高某、梁某等人運用上述方式先後實施詐騙50起,騙取金額22.9萬元。
2020年9月9日,高某、梁某等12名詐騙團夥成員被淮安市淮安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近日,高某因詐騙罪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三個月,並處罰金8萬元;梁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8萬元;其餘成員均以詐騙罪被判處不等刑罰。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